爱物管创始人滕一帆受邀为中指研究院《物业大咖说》对话嘉宾,带你解读数字物管

本文转载自《中指物业研究》公众号

编者荐语:如何建立有效的物管数字化转型模式,从而做到真正的降本增效,是行业目前的一个痛点。为此,中指研究院《物业大咖说》栏目,特邀爱物管创始人滕一帆先生,与张化学先生一同探讨如何数字转型,监督服务落地,解决用工成本上升问题。
本文为直播回放及重点摘要。

在产业数字化的影响下,物业行业也开始大规模开展数字化建设,疫情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社区服务需求的改变更是加速了这个进程。现代物业已不仅仅是传统服务和管理,而是开始推行信息化应用、数字化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等,“智慧物业”成了行业追逐的热点。“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智慧物业管理服务能力建设,鼓励物业服务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提升物业智慧管理服务水平,对推动数字化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及智慧社区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

物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是必然的行业趋势,但在此风口上如何把握机遇,探索有效的智慧化物业模式,从而做到真正的降本增效,是目前的一个行业痛点。因此,本期中指研究院《物业大咖说》栏目,特邀业内“自带科技基因”的物业公司——爱物管的创始人、CEO滕一帆先生,与中指研究院广州分院总经理张化学先生一同近距离探讨如何数字转型,监督服务落地,破除成本困局。

爱物管成立于2017年,短短几年迅速获得多轮千万级的融资,在业内崭露头角。滕一帆先生,一个做算法出身的创始人,为这家初创公司增添了不少科研的色彩,他在直播中先给大家分享创业的初衷和爱物管的理念。

“我们创立爱物管的时候,有几个看法,现在也逐一得到验证。第一是我们想选择一个自驱向上的行业,而当时彩生活的上市,就让物业行业成了香饽饽,这几年物业行业IPO大潮也是对我们趋势判断正确的一个验证;第二我们认为物业行业过去20年的信息化并没有成功,大家会试图用一套结合前人经验的软件系统去帮助组织赋能,实现效率、质量双重提升,但避免不了套入太多传统经验,导致系统变得流程化和形式主义。加上要行业内部进行自我革新,改变既定利益,改变固有的组织结构,必然要面对很大的阻力。所以我们认为既然当下做不到用一套SaaS系统来推动物业行业的迭代,那我们就先下场成为这个行业当中的一员,当我们通过自己这套管理理念和运营方法产生很好的竞争优势,达到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服务成本,才能够更好地从自身出发,对外输出。”

精彩论点

中指院广州分院总经理 张化学:
政策方面,对智慧物业的鼓励信号频发,2020年12月国家六部委就发布过推动物业企业建设智慧物业服务平台的相关意见,政府有意推动数字化改革,您怎么看待这种行业趋势下物业行业面临的机遇与困局?

爱物管CEO 滕一帆:
我认为物业管理行业有两个大的机遇是要抓住的。

第一个机遇大约是10年的时间,本质是IPO进程和物业资本化过程,其背后的驱动力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没有完成,还有大量的土地要去开发,比如大湾区、雄安新区、长三角一体化。在这种大趋势下,可以看到资本仍然会注入物业行业。我们从行业尽调的数据发现非住领域今年的GMV达到12000亿,年均的增长是18%,增量市场非常大。比如广州的旧改,政府如今的土地开发政策更偏向于30%用于住宅销售,40%用于公建配套,30%用于产业导入,可见70%的开发是集中非住领域。所以我看到的是行业的规模会进一步提升。

第二个机遇,是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对于物业行业而言,整个劳动结构和成本会重构,谁能够获得新的工具和方法,谁就能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

反过来,困局也在这。第一大的挑战就是,物业行业要如何加快数字化转型。行业现在包括上市物业公司喊的口号主要就是非住的体量、增值服务的能力、信息化的能力,但比如多种经营、增值服务其实本质是需要规模的,没有供应链和成规模的用户入口,就讲不好这个故事。对于小型公司来说,可能就活不下去;对于大公司来说,挑战就是IPO完成后去收购小公司能否提升效率,可能收并购带来的收入增长和人员增长是1:1的比例,这就不是科学的收入模型,没有产生规模效应。

中指院广州分院总经理 张化学:


如您刚才说言,当下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成本持续上升,物业费用却很难提升,这些都是物业企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大问题。那么请教一下滕总,爱物管的产品是不是能帮助企业解决这个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解决?

爱物管CEO 滕一帆:
爱物管现在的服务模式,我们叫做“软件+服务”——包括两大块,一块是我们的科技产品,另一块是我们的运营模式。我们的数据显示用工成本已经超过60%。物业管理本质是人去提供服务,所以人的效率越高,管理就是越先进,这部分成本的应用效率就越高。显性结果就是两个指标,人效和管理半径。举个例子,增加1个人,要增加1块钱收入,增加10个人还是增加10块钱的收入,这是不好的收入模型,但如果我增加10块钱收入,只需要增加2个人,非线性增长就非常好。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就不是机器人替代人,而是“有人+无人”的形式部分替代。

爱物管的商业逻辑,是希望通过组织数字化转型,压缩(智能替代)当前物管服务行业高达50%-60%的“中间环节”损耗。也就是说,业主每支付100元物管费,最后只会有40-50元支付给一线的蓝领。其中物管公司、专项服务公司、人力资源外包公司等,消耗了50-60元。而爱物管一方面给客户降低15%的成本,一方面给蓝领人员涨薪20%,提供高品质高效率服务的同时,并让蓝领人员接受更多的培训,输出更专业的服务和更稳定的现场团队。

中指院广州分院总经理 张化学:
爱物管刚刚获得了最新一轮千万级的融资,迈上新的里程碑。作为一个初创物管企业,能够连续获得一线美元机构的投资在国内是目前仅有的。今天和您探讨,虽然您说不是来颠覆物业行业的,但其实我认为您还是想改变这个行业的,所以也想请滕总分享一下未来的发展计划和愿景。

爱物管CEO 滕一帆:
我们确实从2019年7月决定自己变成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开始产品和研发的投入的那一刻,整个业务就上了一个快车道。整个企业的规划和发展,我们现在看来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发展,让行业同仁能注意到有爱物管这么一家企业,行业太大了,我拿30%的市场份额这个可能性不大,但希望大家能看到爱物管,有很高的运营效率,有很好的运营方法,我们也不介意在行业中去分享我们的方法。

第二步,是当同行都注意到我们,愿意听我们发声,听我们分享我们如何运营我们的项目的时候,我们就会成为一个输出型的公司,可以去赋能或者共赢,帮助更多客户做数字化转型,现在我们的业务当中也有数字化咨询。

第三步,我们是希望更好服务于我们的蓝领员工。和传统物业行业不一样的一个点是我们非常看重每一个蓝领员工的收入,我们希望能够给到服务人员更高的薪酬。当然相对的服务质量和团队稳定性的要求也是提高的。包括我们的运营方法,我们BI岗位对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能力,这个在行业中目前是缺乏的。我们愿意从服务到管理的方法论一条龙地做到输出、培训。未来我们希望能做到去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会有很多的管理人才、服务者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也能把我们的工具、研发能力,以及我们摸索总结出来的数据应用方法论,输出给我们的同行、雇主、我们的蓝领服务者,让大家都能够在三四万亿的大市场当中,共同更高地往上走。

未来我们希望能做到去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会有很多的管理人才、服务者是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也能把我们的工具、研发能力,以及我们摸索总结出来的数据应用方法论,输出给我们的同行、雇主、我们的蓝领服务者,让大家都能够在三四万亿的大市场当中,共同更高地往上走。

Scroll to Top